文章来源:东网
九龍西醫院聯網今(8日)公布一宗重要風險事件,一名69歲男病人於4月25日因下肢無力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,並入住內科病房,醫生臨床診斷為心肌梗塞,並處方抗凝血劑予病人。病人其後出現中風徵狀,腦部電腦掃描結果顯示為缺血性中風。醫生向病人家屬解釋病人病情及取得同意後,於當晚安排醫護人員陪同下,轉送病人到瑪嘉烈醫院接受進一步評估。
病人抵達瑪嘉烈醫院急症室後,由急症室醫護人員為他進行評估,並記錄明愛醫院曾作出的相關診斷和治療,由於病人有中風的症狀,醫護團隊即時安排中風科團隊為病人作進一步評估。中風科團隊檢視病人的腦部電腦掃描後,決定安排病人接受靜脈血溶栓治療。在輸注血溶栓劑期間,中風科團隊發現病人曾在24小時內接受抗凝血劑以治療心肌梗塞,並立即停止輸注,以防增加出血風險。
病人其後腦血管栓塞進一步惡化,有局部出血情況並染上肺炎,於5月5日病逝。
九龍西醫院聯網非常關注今次事件,已經與病人家屬會面及解釋。聯網已將個案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及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通報,並將事件列為重要風險事件。聯網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,詳細調查事件經過,於8周內向醫管局呈交報告。
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,抗凝血劑及血榕栓劑均是打通血管內栓塞的血塊,讓血液能夠流回腦部及心臟,一般來說不會在短時間內注射多一次,亦有指引說明不會在24小時內再注射,否則會增加出血風險,導致病人身體其他地方都有可能出血,「試過有病人由缺血性中風變成出血性中風」,因此在注射相關藥物時會向病人講出相關風險。